优秀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继续教育 >> 学生工作 >> 优秀学生 >> 正文

我是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利,2023年“一村一”行政管理专业(乡村管理方向)专科毕业,2021年4月至今任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2023年4月杨庄村荣获“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2024年3月杨庄村被千童镇授予“农业特色产业示范村”荣誉称号;本人2023年1月被盐山县聘为盐山县招商大使;2023年2月被评为千童镇2022年度优秀支部书记;2023年6月荣获盐山县“五有”党组织书记称号(中共盐山县委颁发);2024年3月被评为千童镇2023年度优秀支部书记(中共千童镇委员会、千童镇人民政府颁发);2024年3月被聘请为盐山县“民间河长”(盐山县河长制办公室颁发);2024年6月获“河北省千名好支书”荣誉称号(河北省委组织部颁发)。

自2021年起担任千童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相较于诸多经验丰富的前辈而言,我尚处于积累与探索的阶段,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我一直希望能有相应的培训学习来帮助自己开拓思路,推动杨庄村乡村振兴工作进程。盐山县委组织部借助清华大学乡村振兴河北盐山教学站(盐山开放大学),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学习清华大学“云课堂”课程以来,我十分珍惜,无论是乡镇统一组织安排学习,或是自己通过移动端自学,每一期我都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通过学习,尤其是在学习了北大荒精神与农业航母、农业品牌如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等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后,我深受启发,对自身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所肩负的使命与职责有了更为清晰且深入的认知与理解。“云课堂”所传递的先进理念、宝贵经验以及创新思路,进一步激发我们的闯劲、韧劲与蛮劲,更加致力于推动杨庄村从传统的穷、脏、纯农业村向现代的富、美、强产业村的历史性转型与跨越。

一、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保障

我深刻认识到党组织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意义,将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领与根本保障,通过明确细化“两委”成员分工职责、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等一系列举措,切实强化了“两委”班子在村级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与统筹协调能力。严格落实值班坐班制度与帮办代办制度,为村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级事务公开平台,推进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公开透明与公平公正,充分保障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与监督权。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注重从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服务意识优的年轻人中培养选拔干部,建立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积极鼓励引导他们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为党员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与生机活力。

二、基础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后盾

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到将公事当作自家事务般用心用情用力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累计争取到5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高质量完成8000平米柏油路面铺设工程、2800平米村内主街道硬化路肩工程、自来水管道改造升级工程、1200株绿化树木种植工程、3000平米文化墙粉刷工程、1000立方垃圾清理工程、400多米新修排水沟工程、3000余米沟渠清淤工程,并建设1800米排水沟工程、1处扬水站和3座涵洞。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的整体面貌,更为广大村民群众创造了更加便捷、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条件,显著提升了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三、和谐稳定是乡村振兴的坚固基石

作为回汉合居村,特殊的村情对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对此,我深入运用“云课堂”所传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将矛盾化解工作前置化、常态化、制度化。积极主动联系村里德高望重、具有广泛影响力与公信力的老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村民群众中的威望优势与情感纽带作用,共同参与到村庄日常事务管理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之中。在此基础上,专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起完善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与调解处置工作体系。一旦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隐患,能够迅速响应、及时介入,秉持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教化、协商、疏导等多种方式方法,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切实做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村庄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自开展相关工作以来,杨庄村成功实现多年无上访事件的良好局面,为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

在良好村风民风培育塑造过程中,我认识到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与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应对漳卫新河行洪等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过程中,严格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迅速行动、果断决策,第一时间召集组织村内青壮年成立抢险队伍,并带领队伍成员24小时坚守大坝一线,全力守护村庄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此期间,杨庄村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党员带头募捐2万多元,为抢险队伍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和物资支持。

在美丽村庄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村庄文化气息,我带动村“两委”积极发起募捐倡议活动,收到党员群众踊跃捐款3万余元,充分体现出大家参与村庄建设发展的热情。同时,我村深入落实积分制管理模式,明确规定将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纳入积分考核范畴,反之则实行扣分,对积极践行红白事简办、子女考上大学、当年在本县参军等文明新风尚行为给予相应加分奖励,通过积分制管理的有效实施,激发了村民群众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村还精心选聘7名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网格员”,明确其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工,负责统筹协调化解村内矛盾纠纷、环境卫生整治、土地流转管理、安全生产监督、防贫动态监测、防汛抗旱应急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确保村庄治理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红白理事会组织建设与规范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红白事办理章程与标准规范,明确要求文明节俭原则,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引导村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婚丧嫁娶新风尚,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与积极响应,为乡村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长效支撑

通过学习研究,我深刻领悟“云课堂”所着重强调的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特色产业培育与集体经济壮大的核心要义与关键路径。我充分汲取过往从商经历中所沉淀的人脉资源整合与市场机遇洞察的能力素养,并融入村级产业发展规划之中,积极对接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成功与恩际公司的银耳产业携手。经实地考察认定项目可行性后,果断决策回村推广,从动员自家近亲开始,逐步带动40多户村民参与,每户年净增收 2 万元。同时,成立银耳种植服务队,拓展业务至全县80%以上银耳生产服务,引入300多万元产业资金建成 13 个“银耳工厂”,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探索“合基共建”模式整合闲置宅基地,实现多方共赢。今年还考察并开展羊肚菌种植项目,流转土地建设大棚,预计年收益可观。

“云课堂”逐渐成了我的力量源泉,为我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提供了知识与理念,一点点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赋予杨庄村建设发展征程中更为坚定的方向指引与更为坚实的信心底气。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领悟“云课堂”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坚定不移地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与工作成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杨庄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奋斗!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河北盐山教学站推荐)

下一篇:万俊男: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